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ntour.ntou.edu.tw:8080/ir/handle/987654321/46139
|
Title: | 可自體產生電力之植入式石斑魚生理狀態無線感測裝置之開發 |
Authors: | 黃士豪 |
Contributors: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Date: | 2014
|
Issue Date: | 2018-05-03T06:59:49Z
|
Publisher: | 科技部 |
Abstract: | 摘要:石斑魚是台灣重要內外銷經濟魚種,近年來受到魚類病毒感染和寒害的影響,石斑養殖成功率因 而降低,因此良好的健康管理不僅可以避免疾病的發生,縱使爆發疫情,也能夠及早發現並採取防 疫措施,所以若能即時監控石斑魚魚體的生理狀態,進行定期生理檢測與異常警示,一旦偵測到異 常狀態,可即時進行緊急預防處置,可有效減少養殖業者因魚類疾病與寒害所造成的損失。由於體 內血液中膽固醇與血糖的驟降變化是生理狀態異常與抗細菌/病毒感染力降低的一個有用的指標,在 養殖漁場中即時監測活體魚體內血糖和膽固醇的變化可用來確定魚體的生理健康的狀態,進行定期 生理檢測與異常警示,因此本計畫將擬以二年期以結合酵素型生物感測器與酵素型燃料電池進行可 自體產生電力之植入式石斑魚生理狀態無線感測裝置的開發,預計開發出探針型酵素電極感測器並 連接到無線訊號傳輸裝置,藉以即時感測魚體內血糖/膽固醇的變化,此探針型酵素電極感測器將以 人為方式由外部植入魚眼球後方鞏膜內,可接觸眼球鞏膜組織間液(eyeball interstitial sclera fluid, EISF) 進行血糖/膽固醇的量測,眼球鞏膜組織間液(EISF)為透明組織液,不會造成血液凝固或球蛋白凝結於 感測器探針上造成電流訊號干擾而無法長期量測。為能提供電極感測器恆電位儀與無線訊號傳輸裝 置所需電力,同時也將開發探針式葡萄糖氧化酵素燃料電池,而此探針將由外部植入魚眼球後方鞏 膜內,接觸眼球鞏膜組織間液,催化葡萄糖產生電力,作為探針型酵素電極感測器與無線傳輸裝置 的電力來源。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本計畫提出的生理狀態無線感測裝置可進行定期生理檢測與異 常警示,可有效減少養殖業者因魚類疾病與寒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 |
URI: | http://ntour.ntou.edu.tw:8080/ir/handle/987654321/46139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研究計畫
|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NTO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